第四十七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徵稿啟事
主辦: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.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
日期:2025年5月17日
會議地點:國立成功大學
構置 Compose
過去兩年,比較文學學會分別以「重啟」與 「微法西斯」為年會關鍵字,雖然兩者關懷不盡相同,但卻指向同樣的問題意識 :構置 (compose) ,尤其是理解、描繪與想像世界構成的各種方式。職是,2025年的比較文學年會選擇以此為題。
「構置」一語 ,或許是一個不斷出現 ,但卻尚未得到應有關注的詞彙 。2010年,哲學家拉圖 (Bruno Latour)提出了 「構置主義宣言」 (compositionist manifesto) ,透過 「構置」一字的拉丁字源componere ,強調事物可以被 「共置」或「並置」 (put together ,或是“com-posed”)卻不會失去其異質性 。藉此 ,他主張我們需要慢慢、逐步描繪行動者的互動與串聯 ,從局部的角度來構築世界 ,而非將其化簡為某種均質 、整全性群體 。人類學家德斯科拉 (Philippe Descola)在其著作與訪談錄中,亦使用 「構置」一詞來指稱泛靈主義 、自然主義、圖騰主義與類比主義這四種存有論,說明世界構成或人與非人關係的不同基本型態。科學哲學家史塘潔(Isabelle Stengers)則提出了「與蓋婭共構」(composer avec Gaïa)的想法 ,強調我們要與蓋婭共思或共感 ,進而重新構想人類對地球的責任與關係。此外,女性主義學者哈珞葳(Donna Haraway)除了使用與compose同源的「堆肥」 (compost)一字來陳述物種彼此混雜的狀態外 ,她亦直言 「構置 ,而非積累,才是關鍵」,也就是物種實際上是彼此 「共構」 (compose-with)而生。甚至,早在《何謂哲學?》 (What Is Philosophy?)一書,德勒茲與瓜達希 (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)就已採用 「構置」一語來表達他們對於藝術的理解 :藝術是「對混沌的構置」(composition of chaos) ;所謂的「混沌宇宙」 (chaosmos) ,指的是一種「受構置過的混沌」(composed chaos),而非純粹混亂。
誠然,上述思想家使用「構置」的方式不盡相同,有時候強調compose字源中的「共」的面相,有時候則著眼於其「並置」之意 ;而這些對於「構置」的不同想法 ,正共構出理解「構置」一詞的多元可能。事實上,對拉圖來說, 「構置」同時涉及多重面向,包含藝術創作 (樂曲與構圖的英文皆為composition) 、 「沉著」 (composure) 、 「折衷」(compromise) ,甚至是 「分解」 (de-compose)等——不僅被構置之物可以被分解,分解本身也是一種構置 。換句話說, 「構置」所涉及的,不只是「共」或「並」,還可以是「拆」或 「解」 ;只是這個拆解 ,不必然造成一團混亂 ,而是組成成分 (component ,同樣源自於componere)不再以原本的型態互動,但卻繼續交錯、纏繞,或至少是繼續共
存在那 。參考迪迪余柏曼 (Georges Didi-Huberman)在《歷史之眼》(The Eye of History)中對於蒙太奇這種影像構置技術的討論,我們甚至可以將這些關係理解為「靜置」(pause) 、「外置」 (ex-pose) 、「配置」 (dis-pose) 、「解置」 (dys-pose)或「交置」 (inter-pose)等等 。而這些不同的放置方式,正是我們在「構置」一詞裡面,所能窺見萬事萬物——包含人與非人、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等——彼此交織所生成的種種樣貌 ,也就是世界構成的種種形式。
藉由「構置」一字的多重向度 ,我們希望串聯當代各種研究關鍵詞 ,豐富比較文學研究的可能。譬如說,在當代社會現象中,人文與科學 、文化與自然、科技與生態如何構置自身及彼此?文學又能如何描繪、串接、構置這些關係?現今人文學門各項重要理論議題,包含AI 、數位、科技、媒介、基礎設施、生態環境、宇宙技術、醫療人文、腦神經科學 、世界文學與人類世等 ,又能怎麼構置或重構 (recompose)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野?本次年會 ,我們誠摯邀請各方學者從與構置相關的各種視角出發,除了探討「構置」一詞本身的理論動能外 ,亦可細究前述思想家的理論關懷 ,或是檢視各種文學、文化與社會現象所呈現的各類構置關係。本次年會建議的子題列舉如下,但亦歡迎其他與大會主題相關的論文投稿。
*比較文學的構置
*文學與理論的構置
*世界文學的構置
*「構置」的構置
*性別、種族與階級的構置
*跨國流動與離散的構置
*數位科技的構置
*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的構置
*科技的構置
*媒介的構置
*基礎設施的構置
*生態與環境的構置
*地球、星球或宇宙的構置
*醫療人文的構置
*大腦神經的構置
*人與非人的志異構置
*多/跨物種的構置
*影像的構置
*圖像或圖文小說的構置
*音樂或藝術的構置
*人類世的構置
本次會議接受中、英文投稿(惟會議主要以中文進行發表),開放個人與小組(三人)提案發表論文,請於2025年1月10日前以電子郵件夾帶Word檔提案申請。個人提案者,請準備論文摘要 (500字),並附上個人簡歷 (包括學經歷、現職、簡要代表著作目錄、電郵信箱);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 (500字以內)以及各篇論文摘要(500-800字/篇),並檢附所有成員簡歷。提案請寄:
電子信箱:2025claroc@gmail.com
郵件主旨:投稿第四十七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
聯絡人:林明澤
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25年2月初通知審查結果。獲接受者需於2025年5月3日前繳交論文全文,且須在會議議程確定之前取得本會會員資格,相關入會資訊請見學會網站https://claroc100.wordpress.com/join/。
重要日期
摘要截止期限:2025年1月10日
摘要接受通知函寄送時間:2025年2月初
入會期限:2025年5月3日
全文繳交期限:2025年5月3日
會議日期:2025年5月17日
注意事項
發表論文者,需具備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的會員資格。請在接獲摘要錄取通知後,於5月3日前完成入會手續。外國籍發表者或無法成為會員之發表者,需繳交論文發表註冊費:社會人士2000元,學生人士1500元。
會議資料等將寄送國家圖書館,以豐富我國學術典藏。